作者 | 中播网特约记者刘蕊嘉
安徽省六安市,“南枕巍巍大别山,北踏滔滔淮河水。”在这一方红色的土地之上,孕育了无数红色的灵魂,这些六安人们,也义无反顾的将这一份踏实与道义刻进了骨血中。而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就来自六安市广播电视台。在这一隅舞台之上,他凭着自己对播音无限的热爱,一干就是20年。我们能有多少20年呢?将自己所有的青春时光奉献给自己最钟爱的事业,在无数艰难险阻中始终坚守“阵地”,他又如何不值得我们敬佩?
他,就是六安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人——叶健。

一片冰心在玉壶
大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叶健老师成为了播音专业的学生之一。而在那个年代,播音这一专业并不为人所熟知,并不像如今的播音艺考一般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前途也并不是很明朗,所以,对于那个时候的叶老师来说,这无疑是一步险棋。那叶健老师又为何毅然的选择了这样一条“蜀道”呢?叶老师笑着说,因为自己从小的理想就是成为播音员,而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模仿当时《新闻联播》的主持人罗京先生。自此,一个属于播音的种子在心中悄然落地、生根、发芽,直至开花。而也是在一个极其偶然的环境下,叶健老师得知一位学姐考取了播音专业,于是他随即就投入到了播音的学习之中,并如愿以偿的进入播音专业继续深造。
而在2004年,叶健老师开始正式供职于安徽省六安市广播电台。而在入职后的将近二十年里,他踏遍了六安市的山山水水,坚持将现场最真实的新闻带给每一位观众;他更是主持了无数场大大小小的文艺节目、多次参加六安电视台的各类纪录片等等一些节目的制作与配音,并一次又一次的走进了六安新闻联播的直播舞台,他脚踏实地,踏实肯干,以其沉稳大气的风格深受观众喜爱。于是就在真诚与踏实这样双重“buff”的加持之下,叶健老师也多次获得了诸如安徽省播音主持艺术作品一等奖此类的极高荣誉。
而如今,叶健老师也仍在充实自己的路上,在安徽大学新闻系深造之后,叶老师选择进入中国政法大学成为了一名法学硕士,在丰富自己知识与实践宽度的同时,也为今后的主持事业添砖、加瓦。

请做一个“职业、专业、敬业”的人
如果将自己的职业生涯概括为几个关键词的话,你会是哪些呢?
叶老师说,自己的关键词就是“守正”和“创新”。或许这两个词大家已经屡见不鲜了,但是如何理解却很重要。
首先,何为守正,如何守正?从叶老师的角度展开,这个 “正“就是前辈们为我们带来的优秀的范例以及经验,尤其是在这个新媒体、自媒体遍地开花的大环境下,更要坚守作为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的责任,并且一定要明确传统媒体存在的必要性。因为播音员主持人最本质的责任就是坚定的成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更因为在一个越是嘈杂的时代,越是要有一个定海神针一般的声音,我们必须做到一肩挑道义,一声为万民!这就是守正,在这个充满了变化的时代,永远有一颗 “匠心”,以情动人,不负每一寸光阴。
其次,就是创新。在如今这个发展迅速的大环境下,也要学会跟随时代一起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电视台逐渐开始推出新媒体短视频,开放融媒体中心,逐渐跟随着如今这个时代的趋势进行改变。就比如央视的《主播说联播》以及康主任的vlog,原本喝着“神仙水”的官媒也是步下神坛,让我们有幸能够拨开云雾“见观音”。但是在此基础之上,叶老师说,创新的前提一定是守正,自媒体是“船小好调头”,但自己作为一个官媒的播音员,一定要时刻明白自己正在这一艘“航母”之上,在创新的同时也不能忘了自己的使命与职责,也始终坚信官方媒体、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公信力、传播力,这是无论多久、无论何人何物都无法动摇的根本之根本。
结语
最后,这位从业近二十年的“老将”也不忘寄语属于未来的年轻“后生”们。希望在行业当中的同事们能够无惧环境的影响,始终坚持自己从事新闻、播音行业的理想与情怀:希望正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们,能够减少一些功利主义色彩,纯粹一点,真心的热爱播音这一门专业。在此基础之上,大家都需要拓宽自己的视野,学会独立思考,关注整个行业、社会,乃至于全世界。把每个人、每件事都当成一本书来读,你一定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与诸君共勉!
中播网特约记者持续招募中,详情请点击→中国播音主持网招募全国各地特约记者,等你加入!
?
编辑:屈星好,编审:魏静,总编:曾小鑫,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一种形式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ohomer.com/11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