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搞流量=经营人群
我们已经过了那个围绕商品转的年代。
一款产品上架等着顾客上门下单这种生意会越来越不好做。
拿电商举例,低价冲销量是新店铺最常干的一件事,只要不断有新店入驻整体利润就很难提升。
适当的做法是打造一个闭环,往里头引入流量,也就是我们常提到的私域。
人群属性相同的情况下,需求大概率也是相似的。
把人圈起来,针对这些人卖货卖服务做转化。
没有生意可以做一辈子,经营人群根据情况转型可以走得更远。
2、流量与“痕迹”成正比
经常会听到“某某平台红利期已经过了”“互联网红利消失了”…这样子的话题。
作为一个专门搞流量的人,我认为所谓红利不过是平台早期对商家的扶持。
手机不离身的时代,除非有一天大家都不上网了,否则流量是一直存在的,只是在不同平台之间转移罢了。
别把引流这件事想得太复杂,写个文案配上几张图分发到各个平台,疯狂推广就行了。
不要担心没人看,和贴小广告一个道理,网络上留下的“痕迹”足够多,咨询的人就会多。
咨询的人多,转化量也容易提升。
一年365天不断怼量,在各个角落留下信息,流量就是这么一点点积攒起来的。
3、引流和变现是两码事
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引流必须要围绕产品展开才算精准流量。
这个观念不能说不对,不过容易降低效率。
干过电商都明白,低价爆款引流利润款变现是常规操作。
划一个人群范围,吸引过来的都大体相同。
至于变现方式,就像前面所说的,单一卖产品过于局限,围绕服务人群做转化变现是更优质的选择。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ohomer.com/11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