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首相岸田文雄对web3.0及其背后代表的下一代互联网表现出了极大兴趣。
短短两周,岸田文雄便刷新了全球各国对日本Web3的认知。这位上台不足一年的日本首相,密集推进了一系列重磅“行动”。
在5月26日—6月8日(昨天),这两周时间里,岸田文雄发起的Web3行动不断升级发酵,引起了日本国内及国外Web3从业者的广泛关注

5月26日,岸田文雄在众议院(下议院)预算委员会发表声明,他说:“Web3时代的到来可能会引领(日本)经济增长,我们相信,整合元宇宙和NFT等新的数字服务将为日本带来经济增长。随着我们进入Web3时代,我强烈认为我们必须从政治角度坚决推动这种环境。”

鲜有一国首脑正式将Web3的地位拔高到影响未来经济地位的高度,而且还发生在经济体量位居全球前五的国家。
岸田文雄显然不是说说而已。
随后(6月3日),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之一的FTX于6月3日宣布在日本推出FTX Japan。这被认为是日本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欢迎全球加密货币交易所在日本进行商业化活动的举措。此前日本制定了相对严格的加密货币上线交易所的规定,并导致了日本本土部分企业“外逃”,而目前日本监管机构发现这一行为或许并不明智,正在考虑废除这一规定。

目前,日本拥有超过30家获得日本金融厅牌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同一天(6月3日),日本还颁布了世界首个稳定币法案《资金决算法案修订案》。在这部法案里,日本将稳定币归为加密货币,并允许持牌银行、注册过户机构、信托公司作为稳定币的发行人。稳定币,在某种程度上处于法币与加密货币之间,被认为是发展Web3的关键一环。稳定币可以与日元进行挂钩,而日本国内的民众可以通过稳定币来购买各种代币。

6月7日,日本政府计划开始全面改善Web3环境,并批准了《2022年经济财政运营和改革的基本方针》,该政策提出日本将努力为实现这样一个去中心化的数字社会来进行必要的环境改善。

日本还单独设立了Web3部长,发布了《NFT白皮书》、《关于在日本社会开放Web3的稳定币提案》等政策材料,通过设立特区,推动Web3的运动,防止Web3创业者流向海外。
可以得知的是,许多国家和企业起了大早,赶了晚集,Web3被认为是一个长期的赛道,最终的成功和提前布局一两年没有太大干系,而和国内政策、民间、资本对这一赛道的持续支持有关。

如今Web3仍是以美国为先锋和主导,日本、新加坡、韩国、英国、德国、迪拜等国家和城市抢先一步,各自在Web3的发展中奠定初期的优势。
前有万物皆可元宇宙,后有万物皆可NFT化。为什么说web 3.0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它究竟未来革命还是韭菜骗局?今天就来说一说它的来龙去脉。

简单来说,web3.0就是一个运行在区块链技术上面的去中心化互联网,由web1.0逐渐进化而来,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将围绕谁创造,谁拥有,谁受益的价值体系来进行分析。
我们所熟知的web 1.0就是第一代互联网,它是静态的,比如最早的网站都是只读网站,用户只能看不能写,相当于传统报刊杂志信息的电子化,用户只是看客,创造权,控制权,收益权都归网站平台所有。
到了web2.0时代就开始互动起来了,每一个用户都可以创建发表自己的内容,最典型代表就是社交媒体的繁荣,让大家可以穿着网络马甲在二维世界兴风作浪。
从web1.0到web2.0,最大的变化在于用户可以主导互联网的内容,看起来好像更加民主平等了,但事实上,用户虽然创造了价值,但仍然不具备控制权和分配权,举个例子,大家将个人数据通过用户协议的方式免费给互联网公司使用,但他因此创造的利润却并不会分给你一分一毛,而且平台看你不爽还可以随时封你的账号,这样还是不公平,我们该怎么办?

于是web3.0就应运而生了,通过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协议,实现互联网基础设施管理权与用户数据控制权之间的分离,让你的数字资产无法被篡改和剥夺,实现谁创造,谁拥有,谁受益三者合一的价值关系,只要你不愿意,哪个平台都没法动用你的数据。这听起来是不是很让人兴奋,好像有种打土豪分田地的快感。只不过目前web3.0的发展还在早期阶段,想要实现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历史看,在互联网的发力时间上,许多国家都走在中国前面,比如日本和俄罗斯。
日本互联网公司GMO诞生于1991年,日本最大的互联网公司ZHD诞生于1996年,而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大多晚于这一时间2—5年。

总结中国互联网前二十年的成功或许并没有太多意义,但是回顾日本和俄罗斯为何以及如何失去了宝贵的20年互联网发展机遇,却可以留下一些教训。有人认为是老龄化严重、有人认为是过度干预企业发展,不一而足。
日本主要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原因包括当时的政府不够支持、对移动互联网的认知不够、程序员的数量和质量有所欠缺等,而且研发并没适应敏捷开发,而是采用了工业时代的业务推进方式,导致开发效率极低,迭代缓慢。
日本会成为Web3的创业热土吗?这一问题不得而知。但它会和移动互联网时期一样,成为中国企业很好的试验田。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ohomer.com/39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