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付618定金了?”
“618?不是还有大半个月吗?”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人疑惑了?想必看过618规则的小伙伴们都懂。
今天就来说说购物大促背后真实的消费体验。

图源:新浪科技微博
01 规则年年变,今年又有新花样?
十年以前,618和双11还仅仅是个持续两三天的瞬时营销活动。优惠的时间点只在618和双11这两天。因此这两天对于大小商家而言,也是十分具有重要促销意义的两天,消费者也会在这两天进行大肆购买。
而现在,原本的大促节日,商家制定的规则变得日益复杂。而今年因疫情,在所有的时间点都推迟的情况下,他们居然又提前了。
比如淘宝,淘宝这次将节奏分为7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招商期,5月10日开始持续到5月20日;第二阶段是预售种草期,5月21日晚8点到5月25日;第三阶段是预售期,5月26日晚8点到5月31日;第四阶段是开门红,5月31日晚8点到6月3日;第五阶段是品类日,6月4日到6月13日;第六阶段是预热期,6月14日到6月15日;第七阶段是狂欢期,6月15日晚上8点到6月20日。
好吧我承认,我根本分不清每个阶段到底要干什么,什么规则攻略看了也是一头雾水,我只知道我要抓紧付定金了。
完成整个购物的体验从
简单的加购
付费
变成了
提前半个多月的加购
看半天销售规则
怀着尝试犹豫的心情先付定金
玩半个多月的小游戏
最后颇具契约精神地付下尾款
这流程看着不像普通消费者买了一件商品,倒像是去售楼处买了一套期房:
提前一年对比挑选
了解未来周边配套
带着忐忑的心情提前认筹
时不时参与一下地产的优惠小活动
最后摇号抢购
02 请你玩游戏,是真的送福利吗?
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每年的大促活动必然伴随一个小游戏,这次618也不例外,天天化身大力士小猫咪,拔河抢红包。看着像游戏,玩了以后就知道,其实就是先看广告再帮着一起宣传。那说好的福利和红包呢?

通过一个小游戏,驱动上亿的用户每天自觉去看几十个广告,甚至还自愿停留15s,平台甚至都不用承诺你到底可以拿到多少钱,只要给你画一个若干亿的饼就行了。
如果在大街上有个小哥往你手里塞一张广告,恐怕你连手都不会伸,可想而知这宣传成本有多高?又能有多少回报?但放在硝烟四起你死我活的PK游戏里,竞争欲望就很容易让人丧失理性。
所以说,淘宝每年做这种活动,简直太值了吧。
平台获得了巨额的广告费,还给下面的各业务低成本推广,而店铺则如愿以偿获得了曝光和流量。只有消费者……打了人生中最便宜的半个月工。
这都是一场小游戏,毕竟,谁不喜欢玩游戏呢?
03 还是老套路,别再天天狼来了
618、717、818、双11、双12,近几年电商平台以年均一“节”的速度打造各类购物节,这还不包括元旦、春节、情人节、圣诞、开学季等等传统销售节日。
看起来,目前电商平台除了不断推出新的销售节日,已没有太多吸引消费者的有效方法和手段,“造节”是一条路,也成了一种瘾,一旦形成了路径依赖,就很难反抗。反观消费者,面对一年到头五花八门循环往复的销售节日,又能提起多少兴趣去围观捧场呢?
除了不停“造节”,每年电商大佬们为了促销花样百出,不断喊出“全网最低、史上最低”的口号,大部分还都在上演“狼来了”的故事。“团购、秒杀、返现”等等词汇的大肆宣传好似开启了一场“造福于民”的消费盛宴,但最后的让利却微乎其微,商业的本质仍然是利益,而消费者才是最后买单的人。
在如今疫情环境,消费受到重挫的情况下,如今大多数电商再凭着一些“老花样”已经喊不动早已意兴阑珊的消费者了,创新新的销售模式已势在必行。
你知道多少销售节日?
今年还会剁手吗?
欢迎在留言区和大家分享吧!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ohomer.com/20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