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上海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介绍,上海已批准76家医疗机构取得互联网医院资质,包括市级医院、区级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和部分社会办医疗机构。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本市互联网医院业务诊疗量明显增加,平均上升了50%-80%左右,我们增配了互联网医院医疗服务人员,延长了服务时间,拓宽了服务内容。有的医院在互联网普通门诊基础上安排了专科门诊和专家门诊,为就医市民提供复诊、配药和咨询服务。同时,为了进一步保障互联网医疗服务质量,我们建设了上海市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推动互联网医院规范运行。”吴乾渝表示,疫情期间,由于第三方配送人员紧缺,有的时候可能出现配送药不太方便的情况。我们还可以依托社区平台,由村居委收集配药需求,与医疗机构对接,再配药到社区。
关于封控区域的就医问题,吴乾渝表示,上海市各级医疗机构急诊在规范防疫的前提下已全部开放。目前,各区普遍建立了社区与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设立专人专班,畅通就医渠道。各村居委会对放化疗、血透、孕产妇等重点人群需求进行收集,协同各区卫健委确定的医院做好封控区医疗保障工作。
“如果是急危重症患者,第一时间拨打120,同时向村居委申请就医。如果是非急危重症患者,可以与封控小区所在的村居委联系,由社区安排专车点对点闭环转运至医疗机构就诊。放化疗、血透病人原则上到原来的医院就诊,因封控原因无法前往的,到所在区的定点医院就诊。另外,孕产妇原则上闭环转运到所在区的定点医院就诊。”吴乾渝说,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基本用药,在居村委的协助下,由所在区的区属医疗机构将药品送至社区。
对于老年人、儿童、未成年人封控管理期间的相关照料,上海市要求对社区老年人的刚性需求,比如助餐、居家护理等,各街镇、各服务机构在严格落实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尽力提供服务。此外,很多区发挥养老顾问服务网络,及时掌握高龄独居老年等群体的动态信息,利用“为老服务一键通”信息平台,24小时在线受理老人和家属来电。对有特殊要求或困难的老人,反馈至对应的居委会或相关部门协调解决。
一旦大人被感染转运治疗、或者疫情封控管理无法回家,造成未成年子女无人照料的情况,上海要求儿童所在街镇的“儿童督导员”和所在居村的“儿童主任”迅速响应,以保障孩子的身心安全为第一原则,快速开展应急处置和帮扶服务。
对于适合居家的未成年人,要协助尽快确定合适的照料人并安排临时生活照料措施。如果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照料人,儿童所在区和街镇应第一时间落实属地责任,在家长同意的前提下,指派专人临时照料,确保孩子处于有效监护的状态。
对于无法在家中实现照料的,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各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街镇未保工作站等场所可以安排专门人员,提供兜底性的临时照料,保障孩子有人管、有人关心、有人照顾。(经济日报记者 李景)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ohomer.com/40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