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必须接受真相。把生活搭建在一个谎言之上,仅仅因为你想要相信它,这样是没有好处的。”
就在卡拉和我们都相信凶手是她时,结局果然没有令人失望,凶手另有其人,有种拨开云雾见日出的感觉,但是少了真相大白时的大快人心,更多的是同情凶手……
这是一个发生在十六年前的谋杀案,带着对真相的渴望,卡拉找到了波洛。一个很有难度的案件,毕竟时隔十六年,作案现场有形的东西都已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有卷宗和在场人士夹杂个人情感的回忆。
波洛对此很有信心,很快就接受了委托,“要知道,你并非仅仅雇人替你卖力气。我也并不需要弯下腰去量脚印、捡烟头或者检查被压弯了的草。对我来说,坐在椅子里思考就已经足够了。是这里——”
心理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阿婆笔下的波洛擅长的正是对人物心理的分析。
这次没有太多的诡计,最精彩的部分就是阿婆一人分饰五角,用五个当事人的口气写下了对久远谋杀案的回忆,对复杂人性进行描述与再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记忆会忘掉一些表面的东西,而保留下来更重要的事情。”这个更重要的事情我想是情感吧,五个人对于卡罗琳的看法各不相同,有人喜欢她,有人讨厌她,有人假装很讨厌她,有人说自己很喜欢她。听完每个人的陈述之后,感到非常的困惑,卡罗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当然关系不同,感受也不一样,布莱克兄弟是她曾经的爱慕者,菲利普因爱而不得毫不掩饰对卡罗琳的嫌弃,以为将爱转恨便可消去曾经的悸动,去克服这种迷恋的感觉。安吉拉是她的妹妹,“知道自己对另一个人造成了永久的伤害,真的是人所能承受的最沉重的心理负担了。”,卡罗琳曾经伤害过安吉拉,带着这种愧疚,对安吉拉有些溺爱,也让安吉拉感受到来自她无条件的爱,对于一个人的评价是建立在某种关系之上的,我们不可能和一个人同时建立所有关系,最终评价也只能是片面的。
“你也许会发现一个严肃而备受尊敬的人在私下里其实粗鄙不堪,而一个庸俗的、只懂赚钱的生意人暗地里却可能对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青睐有加。冷酷无情的人也许会怀着一颗鲜为人知的仁慈之心,而慷慨大方、乐善好施的人本性中却可能隐含着深藏不露的残忍无情。”这正是人性深不可测的地方。
拿到证词时波洛对卡拉说:“千万不要认为这些写出来的东西就一定是真实的。”不要轻易地去接受别人的判断,因为人类感情的复杂,并非只有简单的好与恶、正或邪,为爱而做的事情有多疯狂,为恨而生的恶意便有多蚀心蚀骨。
读完整本书之后,我最好奇的点是为什么埃米亚斯这么爱卡罗琳或者说为什么他离不开卡罗琳,经历过无数次的艳遇之后他最终还是会选择回到卡罗琳身边。最难理解的点是为什么一个人拥有很高的艺术天分,他放荡不堪的生活就可以被接受。最意外的是古板沉闷的梅瑞德斯会爱上埃尔莎。
这是一本在知道真相之后仍然可以反复阅读的书,乐趣不在于最后的推理,而在于寻找言语间的漏洞和伪装起来的情感,反复推敲人物心理。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ohomer.com/6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