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重量不足1克的浮标,高档的可售几百元”
一根芦苇,钓起一片江湖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娴
通讯员 言彦
11月14日,一个初冬暖阳天,家住长沙市清水塘街道的李一航老人像往常一样背上装备向郊外出发。
“向阳、水草多,就这里了。”老李在水塘边找到钓位,打开钓箱,熟练地和食、打窝、调标、抛竿。
鱼儿吃饵,浮标上顶下顿,老李见机提竿、收鱼、入护。“浮标就像钓鱼人的‘眼睛’,感知鱼咬钩信号。”老李展示今年“双十一”入手的碳素浮标。在天猫旗舰店页面上,该款浮标这个月已销售5000多单,发货地址是“中国浮标之乡”——岳阳临湘。
坐拥江湖优势的临湘,集聚大大小小上千家浮标企业,撑起一个占据国内台钓市场80%份额的浮标大产业,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前三季度,临湘全市钓具(浮标)总产值达39亿元。
古人“折苇作标”。临湘浮标,如何从一根“草”,变成了“宝”?
1.近3000个品种,适应不同水域、时令、人群需求
临湘浮标,历史悠久。
临湘民间流传,“取三寸芦苇作浮子,以窥鱼汛”,始于屈原。
三国鼎立,东吴名将黄盖在临湘太平湖(现黄盖湖)操练水军,取湖中芦苇垂钓想出“苦肉计”,大胜赤壁之战。
清朝光绪年间,临湘人刘璈台湾赴任,把芦苇浮标传到了台湾。
一根芦苇,穿越历史长河。
1991年,春风吹暖海峡两岸,刘璈后裔又把现代浮标制作技术带回临湘,合资开办临湘第一家浮标生产厂——“名昶”,开启临湘浮标发展新纪元。
选材、切料、打眼、接头、脚棒、成型、粗磨、上下磨漆、烘干、绘彩……经历30多道工序,临湘浮标精美如工艺品。
(图① 临湘国际垂钓中心举行垂钓比赛,吸引全国各地钓友参赛。通讯员 摄)
标身光滑如镜,色彩靓丽,图案精巧,形态有别,有枣核形、水滴形、纺锤形、锥形,有的细身修长,有的圆肚饱满。
浮标长短不一。短则10余厘米,适合浅水,钓小鱼;长的从几十厘米到1.2米不等,适合水库、深水,钓大鱼。
“钓鱼是门学问,选浮标也有讲究。”临湘市浮标协会原会长王群松款款道来。不同的鱼,选用不同的浮标,如鲤鱼钓底,用饵较大,选吃铅大、标身胖的。浮标要灵敏,钓目变化大,视觉感应清晰,抓口就越准;能抗风浪,鱼咬饵的信号传递得更真切……
传统的浮标,如今展露“科技范”。
钓友龚卓最近买了一款临湘产电子浮标。这款浮标带重力感应功能,鱼儿咬钩,标目变红;日夜两用,不用频繁调标,让钓鱼变得更轻松。
还有更智能的。夜光浮标,适合夜里或光线不好的阴天垂钓;智能浮标,通过钓者佩戴的电子手环发出起竿提示;螺旋尾浮标,逆光清晰、看漂不累……临湘浮标已发展近3000个品种,适应不同水域、时令、人群的垂钓需求。
2.“一支重量不足1克的浮标,高档的可售几百元”
“威海的竿,临湘的标。”如今,临湘浮标江湖地位非同一般。
但产业发展,也有沉浮。
“2005年之前,临湘浮标几乎是低端产品代名词。”池海浮标钓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立明介绍。
1999年,李立明的哥哥李建明东凑西借几千元,喊上十来人,开办了池海浮标厂。
一尺长的芦苇,加上胶、油漆、塑料等材料,就能加工出6至7支浮标。与临湘其他浮标厂一样,浮标“只要做出来就行”,价格便宜,品质一般。几年下来,池海的起色不大。
负责跑市场的李立明在北京看到,临湘浮标与高端品牌浮标的差价在10倍以上。他清楚记得,当时一位钓鱼大师对他直言:临湘浮标是“烂大街的货”。
挨了“当头棒”的李立明,从北京回来就与李建明商定:做精品,创品牌,走中高端发展路线,“让业内刮目相看”。
第一步是将计件工资改为计时工资,减量,提质。“情愿做好一支标,不愿做差标十支。”李立明说。手工芦苇浮标,每一道工序都精细制作、严格把关。
2006年,池海将“黄金眼”品牌推向市场。全国统一定价,不走低价路线。
(图② 10月29日,临湘市浮标特色产业园,工人在制作浮标。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摄)
酒香也怕巷子深。池海专门组建了一支钓鱼队伍,带着“黄金眼”浮标参加全国各类钓鱼竞技赛,产品的良好性能、口碑,迅速在圈子里传开,一炮走红,打入行业第一阵线。
不久,新的问题出现:订单不断,但产能跟不上。一方面,精细手工制作的产量有限;另一方面,工人流动大、不稳定。学机械电子的李建明决定,自己研制自动化生产设备,“每年挣来的钱循环往设备研发里投”。
一段芦苇原材料,经激光切割,几秒钟就能变成制作标身需要的形状,尺寸精准;一支半成品浮标,由机器臂精准抓取,打磨、归位,一气呵成。
如今,从成型、上漆,到打磨、涂装,池海都用上了自主研发的智能化设备。一个打磨车间,以前是30名工人拿砂纸手工打磨,现在只需一个人操作8台设备,效率还翻了10倍。
量质齐升,浮标身价大涨。
“一支重量不足1克的浮标,高档的可售几百元。”临湘市浮标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李宏毅介绍。
龙头带动,更多企业尝试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一支浮标从原材料到出成品,从50多天缩短至20多天。临湘浮标年产能由2015年的3000万支增加到目前的1.5亿支。去壳芦苇、碳化芦苇、PMI高分子材料(纳米)、碳素材料等新材料不断亮相,浮标自重更轻,性能更稳定。
“临湘浮标”商标被批准认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涌现出“黄金眼”“标王”“名冠”“刘海哥”等一批知名品牌。
3.“在临湘办个浮标厂,一个星期就可以开张”
在国内知名钓具展会碧海钓具产业博览会,临湘浮标常年占据“C位”,浮标参展企业,80%以上来自临湘。
临湘市浮标协会原会长王群松说,临湘老板走南闯北,参加展会、上门推销,“背一书包标出去,带一书包钱回来”。
“钱袋子”鼓了,但“腰杆子”还不够硬。
2015年,临湘600多家浮标企业、3万余名从业人员,上规模的生产企业仅3家,90%以上是中小经营户,以家庭作坊为主。
如何从经营分散、规模细小的产业困境中突围?
2015年,临湘市成立浮标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浮标产业发展办公室。
(图③ 10月29日,临湘市湖南省池海浮标钓具有限公司自动化打磨车间。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摄)
随后,出台推动浮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打造浮标特色产业小镇的实施意见等产业扶持政策,形成建设“一镇三区”、融合“一链三业”、打造“一色三品”的总体规划。
“抓引导、搭平台、搞服务、大招商,推动浮标特色产业转型突围。”临湘市浮标产业办原主任李炎岳回忆。
建设1000亩浮标特色产业园,建成1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引导浮标“龙头企业入园,家庭作坊进镇”。针对行业乱象,临湘“连烧3年浮标”,销毁侵权浮标,整治低价倾销。
有标准,才有行业话语权。“临湘浮标”出台地方标准。为全国浮标生产行业制造标准提供技术文本的10家浮标企业中,临湘占了8家。
从设立产业引导资金、开展金融帮扶,到畅通用工保障渠道、配套专业服务团队等,临湘市为企业送上政策“大礼包”。
从原材料供应、浮标生产、机械制造到油漆美工、包装印刷、电商物流,临湘浮标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在临湘办一个浮标厂,一个星期就可以开张” “以前向台湾企业学习,现在台湾企业来交流采购”……浮标老板们说。
2016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临湘“中国浮标之乡”称号。从2016年到2020年的5年间,临湘浮标规模生产企业从3家发展到40家,年产值从15亿元增至35亿元。
4.老板“起得晚”,产业却越做越大
在临湘采访时,记者一早出门却差点“扑空”。
原来,很多老板做电商,晚上工作,早上起得晚。
夜幕降临,川泽渔具有限公司灯火通明,正值“双十一”,客服人员忙着接单、回复咨询,主播们在各直播平台热情带货。
民间艺人钓具有限公司仓库里,工作人员走路带风。“去年‘双十一’发货5万多单,今年增长20%。”公司董事长张常介绍。
2011年,随着电商兴起,大学毕业的涂小凤,闲暇时将家里生产的浮标拿到网上卖。
看行情不错,涂小凤和丈夫专门到杭州进行电商培训,次年在天猫上线“小凤仙”品牌。
熟悉网络的80后,将临湘浮标的卖场从线下拓展到线上。“小凤仙”“川泽”“民间艺人”等品牌在各大电商平台火起来。
目前,临湘浮标每天的电商出货量达到15万单。全市钓具浮标电商企业269家,线上销售额占营销总额的70%以上。
由一支浮标切入整个钓具产业链。钓竿、钓线、钓饵、钓箱、路亚仿真鱼等钓具全产业正加速兴起,带动产业强劲增长。今年前三季度,临湘全市钓具(浮标)总产值同比增长约9%。
初冬时节,2米多高的芦苇随风摇曳,万亩芦苇、芭茅、泡桐基地,既帮助农民增收,又保证了优质浮标原材料供应。
临湘建设了全国唯一的浮标特色小镇,白云湖公园、长安河景观带景色宜人;临湘国际垂钓中心设有8个标准竞技池、500个休闲钓台,承办了国际国内大型垂钓比赛,成为全国各地钓友参赛、交流的好地方。
“把临湘打造成为中部地区钓具生产中心、全国钓具销售中心,打响‘漫步江湖,游钓临湘’的品牌。”临湘市市长刘琦畅想产业蓝图。
从洞庭湖“鱼米之乡”出发,“临湘浮标”乘风破浪,驶向广袤产业蓝海。
湘经评
打入“渔”乐圈的“顶流”
曹娴
今年来,网络钓鱼视频盛行,引来观众“云围观”。这背后,是“渔”乐圈的强大吸引力。有数据显示,钓鱼成为抖音用户最爱的休闲运动,相关视频获赞超过8亿次。
浮标是钓鱼的必备装备。30年间,临湘把一根“草”变成“宝”,小小浮标成功“钓”起一方富民产业,每年为当地产业工人最少创造12亿元的工资收入。
“顶流”养成之路,离不开创新。全市浮标企业获得国家专利57项,针对夜钓爱好者开发的夜光电子浮标,占据行业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稳居全国第一。当地政府没有轻看一支小浮标,充分挖掘其潜力,设置专职服务产业发展的事业单位,让企业“找得到人,办得了事”。
池塘边、水库旁,只要有水的地方,就很容易看到钓鱼人。钓鱼者或享受收获的喜悦、掌控的乐趣,或品尝独处的静谧、缓解工作的压力。
那根抛出的钓线,牵动着一个广阔的钓鱼产业链市场,从种类繁多的钓具装备延伸到餐饮、旅游等休闲服务。
近年来,临湘浮标小镇被列入“全国休闲渔业基地”“全国优选体育产业项目”“中国最具特色休闲垂钓产业园区”。
在创新与融合发展中加快“破圈”,从浮标“顶流”晋级钓具行业“顶流”,指日可待。
[责编:曾璇]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ohomer.com/35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