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付怎么读音,足付怎么念?

#头条创作挑战赛#

接前文:有趣的汉字之“足”111(上)|“疋”——这才是“足”

前文介绍“人之足”的“足”,其实是“疋”字,《说文》误分为二字,现在再来看“足”的第二个意思,即“充足、足够”之意。

充足之足

《说文》中对这个意项是没有解释的,而表示这个意思的“足”字,更是一个误会。

说“充足之足”前,我们先来看另一个字——正。

足付怎么读音,足付怎么念?

正——说文小篆

“正”,《说文》中的解释为“是也”,就是我们今天使用的意思,“正直无偏斜”。许慎说“正”是从止,这是对的;但是对“一”解释为,“古文上字,表示在上位的人,用‘一’放在‘止’上,会合上位者止于正道之意”。

同时,《说文》还给出了“正”的古文:

足付怎么读音,足付怎么念?

正——说文古文

许慎认为,第①款“正”的古文从二,二是古文的“上”字;第②款由一、足会意,足也表示“止”。

许慎的解释,很明显有点儿儒家思想的味道,当然,作为儒家学者,这是他或者说整个儒家思想体系中对于“上位者德行”的美好愿望,但这里造字的上古先民表示他真的想多了。

“正”的甲骨文,下面还是“止”字,而上面是方框,或者有的干脆写成了“横”。“止”现在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经常造字作为“脚趾”表示“走、行、往”等意思,那么方框是什么呢?

足付怎么读音,足付怎么念?

正——甲骨文

根据学者研究,方框表示人所居住的城邑,这个字的本意就是,“走向城邑”,会“征伐”之意,也就是后来“征”的本字,所谓的“正直”等意是在此基础上的引申义。

但是学者在另一串记录天气的甲骨文中,发现了“正”还有“充足”之意:

足付怎么读音,足付怎么念?

正:充足之意

这句话的意思是某年有“足够”的雨,倒数第二个字很明显为“正”字。在这里顺便提一下倒数第三个字并不是“之”字,前文我们说过“之”的古文与此字形很像,但这是甲文的“有”字,表示“手平摊,手里拿着东西”。

可见,“正”字在最初是有“充足”之意的。那么,这一意项又怎么和“足”扯上关系了呢?这要从金文说起。

“正”的金文字形较多,基本逻辑都是下面为“止”,上面为方框,也有用其他图形(圆、菱形等)或者横表示的,图形有中空的,也有填实的。

足付怎么读音,足付怎么念?

正——金文

如果说甲骨文主要是为了解决最初的文字记录和沟通问题,那么金文就已经开始考虑字的“艺术性”了,比如最后一款。

后来上面的方框多用“横”来表示,比如这一款已经和现代字形非常相似:

足付怎么读音,足付怎么念?

正——金文

东周的铜器又有所发挥,将下面拉长,成了篆文的雏形:

足付怎么读音,足付怎么念?

正——金文

看到以下金文,我相信屏幕前的你们和我一样只想到一个词——“恍然大悟”:

足付怎么读音,足付怎么念?

正——金文

这三款金文明显还在用方框表示“城邑”,但后人按这几个字形误写出了今天的“足”字:

足付怎么读音,足付怎么念?

足——金文

加之“正”本身有“充足”的意思,所以也误会“足”有此意。

最后,总结一下:

第一,“人之足”的“足”,其实本字为“疋”;

第二,“充足之足”,其实为“正”字;

第三,现在的“足”字,也根本和“嘴”没有关系,要么表示“脚”以上小腿的部分,要么表示“城邑”。

看完资料,觉得历代学者在面对某些字时,比如“足”,也是一头雾水,有的解释实在牵强,而有的又打上自己时代的烙印。“足”见,破解文明的密码并非易事。

参考:

1.有:有趣的汉字之“有”79|手里“有”肉,心里不慌

2.之:有趣的汉字之“之”110|原来说的是脚,后来变成了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ohomer.com/55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