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公关报价(公关公司报价单)

什么人发言重要,在哪里发言很重要,发言的内容更重要,“言语”与“意图”,以及最终“效果”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社交媒体的秘密所在。

“IP所属地”公开,直接揭开了舆论场浑水摸鱼者的“画皮”,这只是互联网监管直面“认知战”的第一步。

最值得期待的是下一步:入驻全网平台的MCN全部账号公示!用利益关系挖掘“舆论场”脏流量的藏身之地,以更透明的互联网世界,彻底瓦解“黑公关”的土壤。

更关键的是,如果能够公示过去12个月的MCN“账号矩阵”,进行重大、焦点、敏感事件的数据分析,“严重网暴”的黑公关、黑账号幕后黑金主将呼之欲出。

期待这一轮的“清朗行动”与“反有组织犯罪法”正式实施紧密对接,狠狠打击日益猖獗的“网络黑恶势力”,以“扫黑除恶”铁拳,捍卫互联网阵地安全。

01

“IP属地”展示功能上线第9天,讨论仍然人声鼎沸,闹剧轮番上演,蝴蝶效应正在发生。

对于许多吃“假流量饭”的大V来说,此次变局撕下了戴在脸上的面具,界限模糊的赛博空间逐渐脱掉乌托邦的外衣,现出原形。

比如,@DavidBeckham (贝克汉姆)在广东、“某某报姐”在山东,还有那个发誓“肯定不会移民离开中国”、被网友戏称的连岳不群先生,出现在了日本。

究竟如何去的日本,成了不大不小的“罗生门”。这个曾经警告粉丝不要移民去日本,否则会被“毒死”的情感博主,在这次“IP属地公开”的行动中,露出了“生意与生活”完全不同的两副面孔。

看一看到底谁在言行不一,只是此次扒皮行动的小切口,之后的连锁反应将出人意料。

来自《现代快报》消息,一些网络大V们开始改名改简介。

在某社交平台上,一名为“雪梨在日本”的博主,迅速将网名改为“充满元气的小雪梨”。除此之外,其原本的简介为“在日本常年定居,一个90后的老阿姨,记录一些所见所闻”,现在已经将“在日本常年定居”这句话给删除了。

教育博主“在英国的露娜”,其IP归属地仍显示在浙江,但现在她已经将名字改为“看世界英朋教育”。

IP属地公示,揭开了第一层画皮,一度浑水摸鱼的某些“大V”人设崩塌,开始裸泳。一直以来,虚拟的互联网,为角色扮演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某乎上的留学党、富二代铺天盖地,某红书上的白富美连山排海。

“人设”的力量层出不穷,答案在于“有钱赚”:有商业动力的表演者,唱戏更卖力、收益更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险。比如,在国际局势和国内疫情形势中,我们总能发现一些别有用心、不怀好意的人在试图搅乱舆论场,发表不实言论、散布有害信息,试图激化矛盾、制造对立和仇恨。

凡此种种,给网络舆论的治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02

IP属地公开,一门炙手可热的生意也随之而来,失去了生存土壤的虚假信息,正在改头换面,重新上线。

媒体报道,随着IP归属地功能的上线,付费IP代理的生意红火了起来。

所谓付费IP代理,顾名思义,就是用技术手段来“伪装”IP归属地,并以此牟利。在某电商平台上,一个卖家表示,自己出售的服务,可更改手机或电脑的IP地址,并且支持所有平台及手机品牌。

价格便宜得惊人:国内的服务器价格从6-8元不等。

此外,关于IP地址作弊,仅某度回答就有1.7万条,某宝上随手一搜就是满屏的解决方案。网络黑灰产开始复活,有关部门必须加紧对治。

另外,在3月某平台内测此功能时,就已经有人用案例指南这种最直白的方式,告诉网民“修改IP地址,到底有多容易”。

一位技术大佬透露:换IP根本不是什么高科技,更不是黑科技,就是烂大街的把戏。如果仅看IP,5分钟就可以让你跑遍全球。

比如,一个原本被网友扒出IP地址在广东的@悉尼印象微博 ,在短短几天之内IP属地就变成了澳大利亚。耐人寻味。

换IP技术之发达,与黑公关的需求密不可分。

在网络黑产圈里,IP地址是“矿产”。薅羊毛、诈骗、群控、挂机、代练、刷量、发帖、社交资料数据爬取等黑产业务,有80%需要依赖“秒拨动态IP技术”。

在黑公关的IP资源倒卖中,普通订单每单至少过千,私人订制起步价5万,且上不封顶。每天都有至少5万的黑产从业者,通过获取IP资源敲骨吸髓,作恶牟利。

据了解,某工作室甚至开始了分销代理,发展下线。各级代理每个月按照销量的22%-33%上返费用,上返金额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

从监管的角度来看,IP属地展示只是一种技术手段,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一切问题,同时,还要防止次生性问题。打击“动态IP”黑产,需要早行动、真行动,千万不要让一项轰轰烈烈的治理行动成为“行业笑柄”。

03

不是所有的MCN机构都是网络黑公关,比如侧重于“生活资讯”和“重度垂直行业”的服务类矩阵,更多是信息的精选提供商;但是,凡是规模化的“网络黑公关”,无一例外的是以文化传媒、顾问咨询、互联网策划等名目入驻平台的MCN机构,更多地参与的是时事、文化娱乐、财经、社会新闻等领域,“以批量内容输出观点”,妄图攫取话语权。

IP属地公开之后,最先在网络上传播的,是一张全国吃喝玩乐的截图。网友发现,全国一二线城市的吃喝玩乐博主,居然大多在湖南。许多你以为的大V账号,其实都是MCN公司集体运营的产品而已。类似的“生活指南”如果不参与恶性竞争,公正性存疑,伤害性尚称不上巨大。

需要警惕的是,在过往的认知战和网络暴力的典型案件中,那些不法MCN机构的黑影也频频出现。

对于监管部门和网络平台来说,加快网络实名制的推进很关键;其次,落实入驻各平台的MCN机构“账号月公示”消灭“机器号”,瓦解水军,露出“矩阵号”真面目,打击不法MCN,也是当务之急。

在此次展示IP归属的动作前,主管部门曾明确要求18家网站平台要“通过建立完善监测识别、实时保护、干预处置、溯源追责、宣传曝光等措施,对网暴等乱象进行全链条治理。

为什么这两件事会被捏在一起?因为事关反网暴,反黑公关。

在新一轮“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工作重点中,就曾强调:“集中整治MCN机构及其旗下账号炮制蹭炒舆论热点、引发群体对立、欺骗误导网民、发布三俗信息、利用未成年人牟利等违法违规行为。

对于平台而言,最务实的是践行《MCN运营管理规范》,彻底打击造谣诽谤的黑账号,以及惩治批量化生产、统一发布、恶意攻击的MCN机构。只有投诉、核证、查处、公示等环节通畅,在发展中滚动完善,才能彻底打击“脏流量”。平台需要不停地释放出综合治理的利好。

尤其是,那些遭受栽赃构陷的个体,在管理机制未做到完全透明、谣言总是遥遥领先、脏流量大面积覆盖的情况下,客观上已经失去了“澄清”的渠道和触达面。从这一点来说,“反黑”比“澄清”重要,黑公关、黑金主入刑,谣言不攻自破。

“匿名作恶”是网络犯罪的重要根源,“网络实名制”首先应该落实“MCN透明公示机制”,严防有组织犯罪。互联网依法治理深入,才能遏制“私刑复兴”。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ohomer.com/11043.html